中国哲学起源
Day 104
一大早起来就发现下雨☔️了,赶紧提醒北鼻,可是已经快10点了,估计北鼻要是出门的话也早就在外面了。。雨天路滑,希望北鼻开车路上小心。
今天面试了两位售后候选人,第一位感觉更好些,逻辑表达清晰,个性也比较干练,感觉会是一个好的帮手,希望她和人事谈的顺利,尽快上岗。
原本下午预约了3点到4s店保养,但是下午的面试时间也是3点,非常尴尬。本想着面试顺利早点结束还能赶过去,结果俊年那个话唠一直在聊,最后结束的时候已经是4点了。。只得把时间改到第二天,但是明天只有早上8点半才有工位了,看来明天不能睡懒觉了。。
出门的计划打乱了,小程序那边先军在改也不需要做什么了,那就继续看书吧。于是翻开了哲学导论,今天跟北鼻分享一下中国哲学的起源~
中国哲学的起源,与西方哲学诞生于泰勒斯不同,你很难找到以某个人作为起点。有人说是老子,有人说是孔子。还有诉诸于典籍的,有人说源于六经,有人说是周易。总之,众说纷纭。所以,中国哲学的起步,不像西方那样分明。但其实这并没有什么关系,原本就不一定要找一个人或一本书代表中国哲学的起始。真正重要的,还是在于明确中国哲学诞生之初的思想特征。
讲到中国哲学的思想特征,就要谈一个重要的问题:中国有没有哲学?
为什么会有这一问题,因为这是很多西方学者拿着他们对哲学的定义来规范哲学。西方哲学常作为一套完整体系呈现,其中有缜密的思辨和逻辑推理。而中国的古代哲学,其中并不包含严密的逻辑推理和理性的思辨体系。如果从这个定义来规范哲学,那么显然中国哲学似乎不具备这些理性和逻辑的特点。西方人注重理性思辨,求的是心外之理。中国人注重生命情感的实践,求的是自我心安。
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历史典籍中简略窥见中国哲学起源的特征。中国哲学的起始,不能用一个人或一本书来确定,这个起始是在许多人经过许多年代在许多本书中,合力铸成的。“六经”(诗、书、礼、乐、易、春秋)是最早的这样的书,总某种意义上说,它就是中国哲学的发祥地。而在“六经”当中,又以“周易”最能代表中国古代人们的智慧,周易书中的序:“能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,曲成万物而不遗,通乎昼夜之道而知,故神无方而易无体”。冯友兰对此的解释:包括了宇宙间的各方面的事物,了解贯通于其间的道理(“通乎昼夜之道而知”),能用各种公式表示出来,可以应用于自然、社会和个人的人事而不陷于死的条条框框(“神无方而易无体”)。
总之,西方把理性的“知识”作为哲学的中心和实践方式。中国把感性的“生命”作为哲学的中心和实践方式。这是二者最大的区别。
北鼻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吧~我们简单看看就好,真正深入还是得看原著。。 北鼻 今天也很爱你❤️